随着脂肪酸分离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正试图确定各种不同的脂肪酸及其最佳比例对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的作用。奶牛日粮脂肪的应用经历两个主要阶段。2007年以前以原料类脂肪添加为主进行相关研究,2009年以后以特定脂肪酸的添加为主进行相关研究。
1、原料类脂肪的添加
对于原料类脂肪添加的大量研究表明,脂肪添加对奶产量、乳脂、乳蛋白等生产性能的影响不尽相同。脂肪的添加对奶产量影响较大,但结果却很不一致,添加脂肪后奶产量下降多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DMI)的变化有关。奶产量的下降程度取决于基础日粮中脂肪本身的含量以及脂肪的来源。
相关研究表明,添加脂肪有降低DMI的趋势,但相关研究也表明在热应激的情况下,添加脂肪可能会通过降低热增耗,或替代谷物饲料后减少丙酸对DMI的抑制作用来提高DMI。研究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时,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中通过异常氢化产生了反式脂肪酸,直接导致了乳脂率不同程度的降低。
2、特定脂肪酸的添加
近年来科研人员针对棕榈酸(C16:0)和部分长链脂肪酸,如硬脂酸C18:0、油酸C18:1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更多的研究人员认为C16:0能提高奶牛的奶产量、乳脂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市场相关产品的应用,使得C16:0提高乳脂率、乳脂产量的作用得到了广泛的证实。研究表明,C16:0和C18:1在能量分配上具有不同作用,C16:0越高分配到奶中的能量越多,而C18:1越高分配到体组织中的能量越多。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C16:0促使能量向牛奶中分配,很可能会导致体重损失增加,加剧能量负平衡,尤其是高产奶牛,影响泌乳高峰持续力。在实际生产中适当降低C16:0,提高C18:1比例,一方面C18:1能提高日粮脂肪利用率,另一方面促使能量向体组织中分配,维持泌乳高峰。
随着奶牛日粮脂肪酸添加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化,不同脂肪酸在不同阶段特定生理状态下的应用将更加精准。
上一篇:
复合油脂对蛋壳品质的提升下一篇:
抑制油脂氧化的抗氧化剂